成当代艺术中心将举办“介质转换”新媒体艺术展
时间:2018-03-16 12:43
来源:美术文化周刊
点击:375
摘要: “介质转换”将于3月17日在北京798成当代艺术中心荣开幕。本次展览以新媒体及互动艺术为主要对象,汇集了艺术家邓悦君、何盛源、彭显锋、阮悦来、宋戈文、吴梦诗、许仲敏、许倬尔、张丽丹、张沐辰、郑路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及近年最新创作,呈现他们具有鲜明个人特质的艺术实践。

展览题目:介质转换
开幕时间:2018年3月17日 16:00
展览时间:2018年3月17日 - 4月22日
展览地点:成当代艺术中心---北京798艺术区创意广场B01
“介质转换”将于3月17日在北京798成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以新媒体及互动艺术为主要对象,汇集了艺术家邓悦君、何盛源、彭显锋、阮悦来、宋戈文、吴梦诗、许仲敏、许倬尔、张丽丹、张沐辰、郑路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及近年最新创作,呈现他们具有鲜明个人特质的艺术实践。
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以及依托于感应技术和动力机械装置的互动艺术已然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艺术类型之一。然而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正在于其善用技术而超越技术乃至单一视觉所呈现出的深刻觉知。对以艺术语言变革为先导的新媒体及互动艺术而言,科技的应用尽管重要却远非艺术表现的核心,艺术家臻于以简化的交互技术缔造直抵心灵的“观看”经验。而在新媒体及互动艺术的语境中,“观看”已然超越了朴素意义中看与被看的二元关系,当作品结合视频、声音、修辞、交互技术,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综合性感官刺激,多种艺术形式前所未有地紧密捆绑于一体,营造出的是无法还原回组合要素的复合体验。作品由此成为一件超级文本,允许多种路径进入以及丰富的多意解读,甚至可以被链接进入更广泛的其他文本中。所以,新媒体及互动艺术为观众创造的是虚拟与现实错综复杂的交叠和无限贴近未来幻想的可能。

邓悦君
榃
不锈钢、电机、电子模块
74×9×7cm/小件/整体尺寸可变
2017

张沐辰
西西弗斯之船
木材、电机、微处理器、桨
尺寸可变
2016

吴梦诗
她的光
木材、PVC、电机、假发、眼镜架
(直径)30×100cm
2017

彭显锋
三秒钟星空
荧光材料
尺寸可变
2017

许仲敏
气泡传递
水晶, LED, 机械传动
直径)150×220cm
2008

许倬尔
TOUCH
互动装置 影像
尺寸可变
2016

郑路
无相
玻璃、液晶屏、录像
113×69×10cm
2017

宋戈文
无桨之舟
木, 金属,电机,霓虹灯,灯泡,时间控制器
尺寸可变
2015

何盛源
丛
2k数码动态影像
尺寸可变, 时长10'00"
2017

张丽丹
活体
活动装置
单件 90×90×25cm
整体 270×90×25cm
2016

阮悦来
到此一游 ·Zuò
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综合材料
350×350×170cm
2018
展览以“介质转换”为名,有着三重内涵。首先,当科技成为艺术表现的“介质”,艺术家如何在创作中将其合理“转换”就成为验证作品成立与否的试金石。其次,观众经由与艺术作品的有机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造型、声音和运动轨迹,也改变了作品的内涵与外延,观众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现场“介质”,最终完成了艺术叙事的“转换”。第三,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新媒体及互动艺术存在的空间和场域,乃至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介质”已经发生了剧烈的“转换”。在现代主义缔造的艺术生态中,艺术机构及其所策划的展览一直是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介质,而诞生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的新媒体及互动艺术逐渐被商业文化紧密拥抱,它们与公共空间逐渐培育出天然而暧昧的依存关系,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市场乃至曾经阳春白雪的艺术世界如何应对这悄无声息的介质转换,如何应对受迫性的身份转换,已然成为当下乃至未来的行业性问题。所以,“介质转换”,旨在提炼并强化新媒体及互动艺术以艺术体验和互动质感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语言和转换特征。
成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介质转换”艺术展,正是希望通过每年一度、延续下去的系列展览,梳理并呈现艺术之于一切可能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与美学的探索与实践。
据悉,展览将延续至4月22日。